项目名称 |
绿春县生物药材加工项目 |
提报年度 |
2018年 |
项目主办单位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项目建设地点 |
红河州绿春县 |
建设性质 |
新建 |
项目简述 |
绿春县已培育了以草果、胡椒、八角、石斛、美藤果等为主的中药材产业群。目前,全县累计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面积39.9万亩,其中,香料型药用植物种植达36.1万亩,地道药材3.8万亩。针对绿春县中药材产品市场、产品加工与基地产业链条尚未形成,产业加工企业缺乏,以卖原料为主的实际,以采集绿春县境内人工种植或天然植物的药材为基础,建设年设计生产能力达1万吨的生物药材加工厂1座。 |
项目实施依据 |
|
项目在本地区的作用和地位 |
本项目的实施,能够为广大药农提供稳定的原料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改变绿春中药材加工企业缺乏的状况,推进绿春中药材产业链条的形成。同时,充分发挥绿春中药材产值潜力,促进绿春中药材产业化。项目建成后可以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社会待业人员及专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 |
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情况简述 |
|
项目建设内容 |
建设规模:建设年设计生产能力达1万吨的生物成品药材加工厂1座,生产符合保健品、中药处方调剂或中成药产品。 建设期限:2年。占地面积:10亩。 |
项目建设地施工条件 |
项目建设地远离村庄、学校,地势相对平坦,交通便利,运输便捷,方便生物药材的运输和精深加工。 |
项目主要原料、燃料、电力及其它原材料供应情况 |
原材料:全县累计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面积39.9万亩,其中,香料型药用植物种植达36.1万亩,地道药材3.8万亩。实现原药总产量达11000吨,农业产值达3.2亿元。加之,县境内已查明的野生药用植物达400多种,年采集量近3000吨,项目原料来源完全有保障。 辅 料:项目所需水、电、气及其它辅料可当地提供。 劳动力:当地劳动力充足,一般劳动力2500元/月左右。 |
交通运输情况 |
|
工艺技术方案简述 |
厂区建筑造型简洁明快,整体统一,并与当地环境条件保持协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建筑设计规范和行业标准。生产符合保健品、中药处方调剂或中成药产品。 |
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及进展情况 |
|
项目可享受的优惠政策 |
省、州、县相关优惠政策。 |
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的初步评估 |
1.污水处理 :中药材成品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地坪冲洗水和生活污水不含任何有害、有毒物质,经地下埋设管道,收集汇入污水处理池,澄清处理,去掉漂浮的药渣、药末等杂物,可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2.废渣治理 :以电力替代燃煤锅炉,推行清洁化生产,全面实施中药材成品加工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消除燃煤锅炉供热带来的废渣污染。采取物理、生物等措施,将中药材成品加工的废弃物沤制,制成有机肥料,或作为中药材生产基地肥料,或对外销售,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投资估算:10000万元 筹措方式:银行贷款、企业自筹。 |
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预测及分析 |
主要产品:保健品、中药处方调剂或中成药产品。 市场供求状态预测:项目区位于红河州南部的绿春县大兴镇境内,基地离县城和居住区,没有任何工业和大气污染,顺应了人们“关注食品安全,呼唤健康食品”的要求。随着人类对天然药认识的逐步深入,采用天然药保健治病,已成为新的时代潮流。因此,项目的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随着人类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以生物资源为基础的天然药物将成为21世纪药物需求的主导产品。 |
初步经济效益分析 |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保健品、中药处方调剂或中成药产品5000吨以上,产值3亿元以上,利税3000万元以上,投资回收期为3年。 |
合作方式 |
未选择 |
联系方式 |
联系单位: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